醫師介紹
心臟科醫師總覽
張坤正醫師為臺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院長,擔任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教授,臺中市醫師公會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於2015年獲得歐洲心臟學會會士頭銜(FESC)。1993年完成心臟專科訓練後,張醫師於2005至2007年間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修分子基因及細胞電生理,並於2010年取得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張醫師專長為心律不整治療,迄今完成超過2,500例心律不整手術,包括:經導管不整脈消融術、生理性心臟節律器植入、心臟整流去顫器植入、與心衰竭節律器植入手術等。研究方面,自2009年起迄今,張醫師連續13年獲得國科會及國衛院計畫支持,於PNAS、JACC Imaging、Heart及Mayo Clinic Proceedings等期刊發表超過150篇論文。他與長佳智能公司合作取得TFDA核准的「智能心電圖分析軟體」及「急性心肌梗塞偵測軟體」醫療器材許可,擁有2項台灣專利,包括「心房顫動預測模型及系統」和「左心耳封堵器決定方法及系統」。
陳醫師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接受完整內科、心臟內科、心臟冠脈介入治療及心臟電生理介入治療專科訓練。曾於哥倫比亞大學附屬教學醫院心臟科見習,畢業後在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服務十八年有餘。為人和藹,視病猶親。在心臟治療領域包括複雜性冠狀動脈及複雜性心律不整均有極高造詣;並深入研究心衰竭等治療,注重團隊合作。專精心臟電生理研究及交感神經與心臟之研究,著有學術論文數十篇及專書章節,參與國內眾多專業專業醫學會,並擔任委員。現為歐洲醫學研究期刊副編輯。任職台大醫學系期間擔任導師八年,榮獲優良導師殊榮,深受學生喜愛。
簡思齊醫師專精各種複雜性冠心病診斷及介入治療,特別著重鈣化病灶與慢性完全阻塞(CTO)處理,具備機械性循環支持經驗(IABP、Impella、IVAC2L)。長期投入心衰竭照護、結構性心臟病與周邊血管疾病治療,擅長頸動脈、洗腎廔管及下肢血管介入處置,並整合三高共病的治療策略。曾多次受邀參與國際性心臟學術會議,並擔任國內多項心臟相關醫學會重要職務,致力推動心血管照護品質提升。
鍾偉信醫師擅長一般內科、高血壓、高血脂症、心絞痛、心肌梗塞、自律神經失衡相關之暈厥,心悸,心室心律不整、心律不整之診斷與射頻消融、心臟急重症照護、心臟超音波檢查與一般性心臟病包括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瓣膜疾病,心臟衰竭、難治性高血壓之腎動脈消融及迷走神經暈厥副交感消融。
蕭連城醫師專長於三高、冠心病、瓣膜性心臟病及心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之診斷與治療,並對心導管介入手術有豐富經驗。多年來致力於提供病患安心、安全的醫療照顧,獲得病患的信任及來函嘉許,榮獲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優良主治醫師表揚。 蕭醫師曾赴英國進修,分別取得倫敦大學遺傳學碩士與牛津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其研究興趣聚焦於再生醫學,專注於運用幹細胞生物學與組織工程技術,結合基礎與臨床研究,希望透過治療的創新與突破,提升病患醫療的成效。
董承昌醫師擅長高血壓、高血脂、心絞痛、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及瓣膜性心臟病等診療,專精心臟超音波檢查,包括經胸、經食道與壓力性心臟超音波,尤其是3D心臟超音波影像分析,具豐富臨床經驗。曾赴美國明尼蘇達州梅約診所(Mayo Clinic)心血管醫學中心擔任研究員,專注在心臟影像與結構性心臟病研究。
魏榮廷醫師專長於冠狀動脈疾病、急性冠心症、心臟超音波與心臟衰竭的診治,臨床經驗豐富,致力於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即時處置與長期照護。現為院內胸痛中心與急性心肌梗塞疾病認證之負責人,亦兼任醫療品質相關事務,積極推動臨床照護品質提升。學術方面,於心臟學會擔任健保小組與醫療品質委員,參與政策建議與專業指引制定,致力於提升國內心臟病照護水準。醫師秉持專業與熱忱,為病患提供安全、即時且高品質的心臟醫療服務。
陳琦棟醫師專精治療三高、冠心病、心導管介入及週邊血管疾病介入手術;注重心臟衰竭與心肌梗塞後的整體照護。陳醫師自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完成內科及心臟血管系完整訓練,臨床經驗豐富,多次於國內外心血管介入研討會發表案例與研究。他秉持專業與親切的診療理念,致力提供安全且精準的心血管治療,透過演講、衛教和臨床進行醫病溝通,長期陪伴病人建立健康管理的觀念。
潘建廷醫師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完成內科住院醫師及心臟內科研究員訓練。曾任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內科臨床講師,臨床經驗豐富,專精冠狀動脈及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介入治療、急性冠心症、慢性完全閉塞病灶、心衰竭及透析血管通路再通治療。潘醫師關注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代謝性疾病及一般心臟內科疾病照護,並投入相關研究,提供全方位、精準且貼近臨床需求的醫療服務。
張睿賢醫師從慈濟醫學院畢業後進入慈濟醫學中心接受完整內科與心臟內科訓練,在總醫師結束後至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取得心臟血管科學碩士與微血管生物博士學位。張醫師因父母年邁放棄海外研究,回國繼續從事臨床工作,特別能感受高齡照護的需求和長照家庭的負擔,張醫師希望能成為高齡家庭的專業依靠,和團隊一起建立「老有所終,壯有所用」的社會。
